五色养五脏、五豆补五脏
日期:2016-11-03 阅读:5530 分类:饮食养生 标签:程序员养生
五色养五脏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根据五行(木、火、土、金、水)学说,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绿、红、黄、白、黑)与众多的事物属性联系起来。说明人与大自然的关联。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自然环境之中,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然界的植物五颜六色,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生长,为万物之灵的人提供了食物来源。人体五脏与大自然的五色有着密切的关联。
往往口感的喜好代表身体对某类元素的需求。换句话说:喜欢常常就是需要。比如:你的胃里有火,你吃辣椒和生姜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很辣,难受。反之,你就会觉得很好吃,吃了舒服。因为辣椒和生姜都是温性食物,起除湿与发散风寒的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自己的所需所缺,适时补充身体的需求。要学会辨别寒与热,分清阴阳。
中医常说五色养五脏,不同颜色的食物对身体的健康骑着不同的功效。《黄帝内经》中说:绿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胃、白色润肺,黑色补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五种颜色(绿、红、黄、白、黑),分别入不同的脏腑,属性不相同的,也各有不同的保健养生作用。
1.绿色养肝
常见绿色食物,绿豆、菠菜(最养肝的菜)、西兰花、黄瓜、丝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莴笋、白菜、荠菜(长沙话叫:地菜子,有清火降压作用)、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长沙话叫雍菜、四声音)、木耳菜、绿莧菜、萝卜茵、青菜、苦瓜(最去心火,能分泌胰岛素)水果等。
2.红色补心
常见红色食物,红豆 红薯、胡萝卜(最保护眼睛的蔬菜,健脾、保肝)红辣椒、红枣、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3.黄色益脾胃
常见黄色食物,黄豆、牛蒡(最善清理脾胃火,可以加红白萝卜一起炖骨头汤喝)、脚板薯(最善治疗口腔溃疡的极好食物),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韭黄、南瓜(产生胰岛素,治疗消渴症),苹果、蛋黄、粟米、玉米等。
4.白色润肺
常见白色食品,白豆、冬瓜、梨、白萝卜、银耳、藕、百合、茭白、莲藕、米面、豆腐、花菜、竹笋、淮山、凉薯等。
5.黑色补肾
常见黑色食物,黑豆 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但是是补肾的食物)、紫菜、海带(也是润肺食物)等。
五豆补五脏
豆类食品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它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0%-50%,其生理价值几乎与肉相当。且富含人体需要的8种必需氨基酸,大豆食品几乎不含胆固醇,却含有丰富的磷脂和豆固醇,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大豆软磷脂有促进肝中脂肪代谢,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大豆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大豆异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豆类食物中还含有植物雌激素,可以减轻妇女更年期症状,使骨质疏松得到预防。
谚语云:“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其意是说倘若每日都吃点豆类食物或者豆制品,不仅能够让人远离疾病的困扰,还可以辅助治疗某些疾病。现代营养学也证实,每天坚持食用豆类食品,只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人体就可以减少脂肪含量,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的概率。因此,很多营养学家都呼吁,用豆类食品代替一定量的肉类等动物性食品,是解决城市中人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双重负担的最好方法。
《黄帝内经·素问》云:“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意思是说五谷是有营养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豆是自然界中生命力至强的植物食材,极具生机能量;五色豆之精华对应滋养人体五脏。据《本草纲目》记载:豆有五色,各养五脏;绿豆益肝、红豆养心、黄豆健脾、白芸豆润肺、黑豆补肾。
1.绿豆补肝 绿豆也称青小豆,属木,味甘,性凉,是清热、解毒、祛火的常备食品,有“济世之粮谷”之说,是医药同源的食物,被李时珍称为“菜中佳品”。《本草纲目》中记载:用绿豆煮食,可消肿下气、清热解毒、消暑解渴、调和五脏、安精神、补元气、滋润皮肤;绿豆粉解诸毒、治疮肿、疗烫伤;绿豆皮解热毒、退目翳;绿豆芽可解酒、解毒。常食能帮助排泄体内毒素,促进机体正常代谢,还可降低胆固醇,有保肝和抗过敏的作用。
2.红豆补心 红豆也称赤豆,属火,味甘,性平,归心、脾、小肠经,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由于红豆中还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因此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预防结石以及解毒抗癌等作用。《食性本草》中认为红豆“下水肿、久食瘦人”,可见其健美减肥的效果也很显著。此外,红豆还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等均有一定的作用。红豆含有的叶酸,是产妇、乳母催乳的好食物。现代医学研究,红豆中三萜皂苷、铁,能保护心脑血管,抗血管老化!
3.黄豆补脾 黄豆也称大豆,属土,味甘,性平,入脾、肺、大肠经。黄豆有植物肉、绿色乳牛的美誉,黄豆中富含皂苷,能刺激分泌消化脂肪的胆酸,具有良好地促进消化和吸收的作用。黄豆的颜色与脾脏相对应,可健脾宽中、益气补虚,经常食用还有助于延缓衰老,提高记忆力,适用于面色无华、身体羸弱之人。
4.白豆补肺 白豆也称芸豆、饭豆,属金,味甘,性平,入心、肺、大肠。有理中益气、补肾健脾、和五脏、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频数,含有较多的钙质。白豆有皂苷、尿素酶和多种球蛋白等成分,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激活淋巴T细胞、促进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等功能,对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作、复发有很好的作用。
5.黑豆补肾 黑豆也称乌豆,为“肾之谷”,素有豆中之王的美称,属水,味甘,性平。调中益气,活血解毒,治消胀,下气利水,止汗药物,入肾经。《本草纲目》中记载:“豆有五色,各治五脏,唯黑豆属水性寒,可以入肾”。《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黑豆益精补髓,强壮精力。男性久食可预防前列腺老化,女性多食能保养卵巢”。黑豆中含有许多抗氧化成分,特别是异黄酮、花青素都是很好的抗氧化剂,能促进肾脏排出毒素,具有明显的补益肾脏、益阴活血、强筋健骨、安神明目功效。我们经常食用的豆豉,就是用黑豆发酵制成的。
食豆养生因人而异
食用豆类非常有益于身体的健康,但豆制品并不是所有人都多多益善的,还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各取所需,各尽所长,同时还须注意科学地食用,不可盲目大量摄入,以免适得其反。
第一,慢性病患者应谨慎食用。专家告诫,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急性肾炎患者以及肾功能低下的病人一定要严格限制豆类食物的摄入,否则极易加重对肾脏的损害,可小量选用优质的动物蛋白来替代,比如瘦肉、蛋类和乳类等;对于一般的肾病患者虽然可以进食豆制品,但应控制好摄入量,以每天不超过50克豆制品为宜。此外,红豆利尿,故尿频者应当少食;绿豆性凉,故脾胃虚弱者应当少食;胃寒者、腹胀者、脾虚者、易腹泻者以及常出现遗精的肾亏者要少食黄豆;消化不良以及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要少食白豆;小儿应少食黑豆;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食用豆浆时一定要煮熟再喝。
第二,贪多摄入危害身体健康。很多人以为食疗很安全,其实这种看法很片面,应该说食物在正常摄入量的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倘若吃得过多,当其中的药效成分积累到一定水平,就变成了药物。例如,每天喝100克绿豆煮的汤可以算是食物;但若是喝下1000克绿豆煮的水,就变成了药物,因为后者是正常量的10倍了,所以,好东西也不可盲目贪吃,一般健康成年人每天进食100克的豆类或者豆制品就可以了。
第三,食物养生不能急于求成。食物与药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两者的“效力”不一样。 食物往往性味平和,其中药性成分少,没有副作用或者副作用少,一般需长期食用才会有明显疗效,所以食疗是个慢工活,不可急于求成,唯一的原则就是掌握数量,长期调养。
制作豆芽
方法:各取红豆、黄豆、绿豆、白豆和黑豆分别浸泡使之发芽三天,然后,每天吃红、绿、黄、白、黑不同颜色的豆芽,既可使心、肝、脾、肺、肾五脏都得到大大的补益,又可促进铁、锌的吸收利用,是一道很好的补钙、补锌、补铁、健脑、益智、护眼、排毒、美容、促进生长发育的保健菜肴。
谨记以下几点:
吃豆芽要比吃原豆好得多。制作豆浆时,也最好将豆子浸泡一夜,第二天再磨豆浆,会减少一部分植酸。在生发各种豆子时,注意豆芽不要生得过长,以3~5厘米为宜,时间以3~4天为宜。绿豆芽性寒,烹调时应配上一点姜丝,以中和它的寒性,十分适合夏季食用。烹调时油盐不宜过多,要尽量保持其清淡的性味和爽口的特点。芽菜下锅后要急速快炒、适当加些醋,才能保存水分及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口感才好。